导航 品达服务导航
当前位置: 主页 网络营销
  • 品牌营销如何做
  • 什么是新媒体营销
  • 内容营销需注意什么
  • 这个小程序24小时拿下400万PV,然后被微信happy地封了!

    作者
    发布时间2020-03-19
    阅读量2776

    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见实(ID:jianshishijie),作者:黄小污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
    这是个有趣的小程序复盘。黄小污带着她的团队做了一个剧情向的测试类小程序,主题是《如果我离家出走,你会找我吗?》,不到 24 小时获得了 400 万PV。正当她们认为很快将到达 1000 万用户数据时,微信顺手封杀了这个小程序的二维码功能,理由是“测试类内容”。

    小程序

    你很难相信,这是第一次碰小程序的团队做出的产品。她们对内容这件事情太熟悉了——这是公号领域的绝对头部团队,一篇文章过手几乎就能知道能否引爆,也撰写了无数爆文。现在,她们用这个理解切入到小程序领域,发现一试也非常顺畅。

    尽管微信封杀了这个小程序的二维码功能,朋友之间仍然可以玩耍和体验。之后,这个团队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复盘文章。看着很欢乐,也很有启发,干脆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。

    如下

    1 万!

    5 万!!

    10 万!!!

    小房间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叫价声。

    咳咳,不是赌博,是在猜我们做的一个小程序的pv。

    当有人报出 100 万时,我们都说他疯了。我跟他说,要是能到 100 万,我就裸奔!

    没想到,五六个小时后,pv就飙到了 100 万。他说,老板,咱裸奔是去深南大道呢,还是深南大道呢?

    第二天,数据依旧很好,我们都等着冲向 1000 万pv,连朋友圈炫耀文案都想好了。

    惊喜总是来得很突然——傍晚小程序二维码在朋友圈被封了,存活时间不足 24 小时。

    最终的数据停留在 400 多万pv。

    很可惜,但还是收获了很多。首先,不要随便和同事打赌,否则你可能会裸奔。

    其次,请看下面——

    小程序路径:

    我们做的是一个剧情向的测试类小程序,主题是《如果我离家出走,你会找我吗?》

    • 我出题,离家出走——把题目发给朋友/朋友圈

    • 朋友找我 ——生成寻找结果——给我留言——出现排行榜(所有人找到我的概率)

    • 我收到朋友的留言—— 3 条留言后,看不到留言人——下载app查看神秘留言人

    (我离家出走→朋友来找我→没找到)

    (朋友给我留言→生成结果页→查看排行榜)

    (看到朋友留言→App内查看神秘人)

    小程序复盘:

    这个小程序传播力不错,刚发出去没多久,就有运营的朋友开始拆解小程序要点。

    为什么能自发传播?我们自己内部认为,是做对了以下几点:

    找朋友小程序 =  情绪 + 社交 + 好奇 + 动态化场景

     情绪,决定了读者能否产生共情。

    1)情绪要明确!

    情绪基调,决定了你美术、配乐、叙事节奏。在开始之前,一定要想明白要什么情绪,并且跟团队达成一致。

    那到底要选择做什么情绪呢?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考虑时间节点!!

    接近年底,大家的心情空前一致——回首整个 2019 年,只想仰天长啸三个字:太难了……

    因此,我们决定主打比较治愈的基调,用共鸣的细节去表达崩溃的情绪。然后通过朋友找你,来实现治愈效果。起于共鸣,止于治愈。共鸣才能共享!

    一个小提示,单纯的悲伤情绪是很难转发的,因为悲伤属于低唤醒情绪,难触发行动。

    2)情绪曲线要有起承转合!

    我们在设计整个小程序的时候,特别考虑到了情绪曲线。所以你会看到这个小程序有清晰的起承转合。

    起——开头小视频,营造氛围;

    承——找朋友的过程 ;

    转——找到了,或者没找到;

    合——给朋友留言,生成概率。

    每一个节点,我们都有一个情节设计在里面。

    【亮点】没找到对方的时候,会突然弹出这样一条留言。

    用户反馈这个情节不错,又意外又感动。

    这些小小的情绪点设计,就是为了不停拉动用户的情绪,不让用户觉得平淡,退出小程序。

    3)情绪要一秒能把观众带入氛围!

    观众是没有耐心的,如果一开始不能唤起大家的情绪,大家就会无情离开(眼泪汪汪)。

    我们开场的小视频选择了一个非常共鸣的孤独场景:烟花响起,人群在热闹跨年,而一个女孩孤独地站在角落。瞬间奠定了整个小程序的氛围。

    【复盘】

    这里我们团队有一个争论,开头视频是不是太长了,要不要删减。我们最后的解决办法是,在视频里加了“跳过”按钮,第二次找人就可以不看视频了。

    上线后,依旧有同学反馈视频太长。如果时间来得及,应该在保证氛围的情况下,把视频删短一些。

    社交,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传播。

    这个提案,涉及「我」以及「朋友」两端,天然具有社交属性。

    1)社交性,让小程序「与我有关」。

    在传播中,最容易犯的错就是——有很酷炫的所谓创意,但跟读者完全无关,小程序沦为炫技之作。

    只有让小程序跟每一个「我」相关了,我才愿意点开,才愿意参与。“让朋友来找我”这件事,天然有驱动力。

    2)社交性,带来话题性。

    找完朋友之后,我们会生成一个找到ta的概率,并且还设置了一个排行榜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谁还找了他。

    关于要不要这个排行榜,我们内部争论了很久。不赞成的同学认为,这种比较这会带来社交压力,会减少转发。

    赞成的同学认为,这样可以卷入了更大的社交圈子,从一对一,变成多对多,能带来讨论,形成了社交货币。

    最终我们还是用了排行榜,结果也证明,排行版带来了话题性。大家看完这个排行榜之后,都会热烈讨论(撕逼)起来。

    比如情侣会吐槽另一半,竟然找不!到!自!己!(对各位家属说声对不起,害你们跪键盘了!)

    好闺蜜会调侃,还没有其他人找到我的概率高!!塑料姐妹情!

     好奇,决定了导流效果。

    这个小程序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——好奇心。好奇谁会来找我,谁能找到我,谁会给我留言。

    未知性和好奇心,本质上是令人兴奋的。那么,怎么勾起好奇心?隐藏一部分关键信息。

    这也是我们小程序最后导流到App的关键方法。

    出题人可以看到前两个朋友的留言,但是第三个留言开始,只能看到留言,看不到留言人。只有去app,才能揭开谁是神秘人。

    你想想——

    如果有人留言:“新的一年,想成为那个想约就约的朋友(我说的是娱乐活动哈哈哈)”

    如果有人留言:“很想找你,又怕自己没资格。如果我找到你,可以当我女朋友吗?”

    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留的言???(搞不好就要脱单了!)

    在这里,信息显示一部分(留言),隐藏一部分(留言人),揭秘感带来的驱动力,很强烈。

    【复盘】

    1、每当有留言,我们设置了短信提醒。但后来反馈短信太多了(谁能想到你们如此受欢迎),有一点点干扰。我们后来减少了短信推送数量。

    2、看神秘人,要到app里看。但因为时间紧张,app 内没有做弹窗,因此,用户进来之后,很多找不到怎么查看神秘人,有点损害用户体验。

    动态化场景,决定了沉浸感和趣味度。

    以前有过类似“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朋友”的活动,我们这个的小程序,有人调侃是升级版。

    升级在哪里?

    除了融入了更多情绪之外,就是动态化,场景化,剧情化。现在的用户已经看过太多好东西了,如果没有惊喜感,没有新鲜感,他们是不会买单的。

    通过上面视频可以看见,在找朋友的过程中,每一道问题,都设置了具体的场景。

    比如,最后一道题中,问你的朋友会在哪个房间,点击「直播」,就会出现李佳琦 “oh my god ,买它买它 ”的音频……(有反馈说,这有种惊喜感,像一个小彩蛋。)

    通过场景、动效、对话、配乐的配合,营造出了很强的沉浸感。

    【复盘】

    剧情可以更简洁,因为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的。我们初版的剧情包括了 10 个问题,后面我们忍痛减少到了 7 个。

    推送后,还是有反馈说 7 个问题太长了。我们经过多次体验,如果下次再做,剧情和问题会缩减至 5 个。

    最后的最后 

    一个重要的反思,一个重要的感受。

    一个最重要的反思,那就是目标不够单一。

    既想要更多曝光,又想要导流(以前经常吐槽甲方什么都想要!自己做的时候也这样!真香~)在实际操作中,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互斥的。这会导致你每一个小决策,都会很纠结。

    建议先理清楚目标优先级,再开始做,效率会高很多。

    一个重要的感受,那就是用户非常聪明,作品有没有用心,他们一眼就能感受出来。

    我们虽然第一次做小程序,但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打磨,抠细节。用户对我们小程序最多的反馈就是,走心、很暖、很感动。

    先尊重用户,才能让用户尊重。

    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

    请留下问题以及联系方式会有专业的人员为您解答

    0/500
    姓名 姓名
    手机 手机
    微信 微信

    项目服务

    在线客服

    返回顶部